2025年05月03日

临县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5-01-16 11:10:51 来源:临县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临县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一、全县中小微企业现状

截止2022年7月底,全县共登记注册企业3645户,其中中小微企业3507户,占企业总数的96.21%,。从行业类别来看,农林牧渔产业779户,占22.21%;建筑房地产业344户,占9.8%;批零住餐业1317户,占37.55%;文化旅游企业161户,占4.59%;交通运输企业93户,占2.65%;工业和信息软件服务业276户,占7.87%;其他服务业537户,占15.31%。

2021年全县中小微企业共上缴税金129527万元,占全县的50.7%。

目前,全县有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有69户“四上”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和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6户,限额以上批发 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20户,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6户;有6户企业完成了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其中4户企业在“晋兴板”成功挂牌;有1户省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企业,2户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企业,9户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双创基地、省级公共服务平台、股份制改造及挂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全县中小微企业向高质量发展开始迈出新步伐。

二、落实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情况

近年来,针对市场不景气、供应链产业链不稳定不可预测性因素增多,在贯彻落实助企纾困、稳岗保就业政策中,县政府及各部门创优营商环境,多部门联动,开通惠企直通车,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开展入企服务工作。在日常入企宣传、解难纾困的基础上,2022年县委、县政府安排全县机关干部集中一个月时间深入开展入企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共入企服务1549户(未进行入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总公司的子公司、办事处及关停企业等),入企服务干部达3000余人次,实现了正常运营的中小微企业入企服务全覆盖。重点以宣讲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省委30条、市委20条、县委10条措施,助企纾困省35条、市20条以及解读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鼓励科技创新、创优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以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能源保供、科技创新、营商环境、要素保障等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增强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梳理出问题困难592条,主要涉及资金困难、市场疲软、人才短缺等方面,其中协助解决问题261条。

(二)积极开展清理拖欠中小企业帐款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根据上级反馈对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开展清理拖欠专项行动。涉及7户企业12个项目共计1.9亿余元。其中需权属县协调处理的问题6户10个项目1.78476亿元。经协调,目前已清理欠款2362万元(涉及3户4个项目)。

(三)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速释放政策红利,确保政策落地落实,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2022年1-7月,共办理各类退税414户次,累计退税3.12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97户,退税金额为3.04亿余元。六税两费1-7月共减免2549.34万元。

(四)全面落实惠企社会保险政策。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惠及全县企业户数18户1200名职工40.89万元;阶段性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企业养老保险惠及企业户数175户3730名职工209.46万元,失业保险惠及企业户数1户918名职工5.58万元;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符合享受稳岗返还的中小微企业72户,涉及金额276.76万元,惠及职工4497人;实施失业补助金政策,对2022年1月以来新发生的62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33.11万元;实施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政策,为11户中小微企业48人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2.4万元;实施职业技能补贴政策,已在失业保险系统接收1户企业17人参保职工职业技能补贴申请,涉及金额2万元。

(五)切实解决融资问题。截止8月,县域内各银行对247户中小微企业(部分含个体户)贷款存量为5.4391亿元。

(六)积极兑现涉企奖补扶持资金。及时落实省、市、县对89户企业的奖励支持资金664.16万元(省274.5万元、市35.66万元、县354万元)。按照企业发展规律,梯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小巨人”企业。引导各类企业进行规范化股份制改造、挂牌上市的成长路线,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存在问题和情况分析

(一)整体数量少、制造业规模小。全县中小微企业占市场主体总数比例少,“四上”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小。截止7月底,全县市场主体共24241户,其中企业3645户占15.03%;中小企业3507户占14.8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全县有69户“四上”企业,占企业总数的1.91%;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8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户的21.0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2%。同时作为现代工业的标志的制造业整体规模小,对带动就业、拉动产业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

(二)流通不畅销售难。主要是制造业企业,有产业但未形成产业链,流通渠道不畅、不稳定等原因造成企业资金周转期长、销售成本高、利润低、生产能力过剩,生产一个月销售得一年。遇到市场不景气不能抱团难以生存。

(三)合规化经营水平低。主要表现为主业不明确,生产经营专业化程度低,财务管理混乱,企业和个人家庭财务不分,不能反映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流向,导致银行不愿贷款、税务不能减税降费、人社难以社保补助。

(四)非生产投资占比大。主要表现为企业资金中很大一部分用于建设办公大楼等不能带来收益的非生产固定设施,导致流动资金紧缺、投资回报率差,打击投资者信心、降低市场投资预期。

四、下一步打算:

首先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围绕延长壮大红枣、核桃、香菇、粽子、干馍馍等特色优势产业链,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抓住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和三交食品生态产业园区、兔坂红枣产业示范区、城庄农文旅康融合示范区、白文养殖示范区四大园区建设的机遇,通过以企引商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群策群力使项目落地投产达效。集中运用财政资金鼓励、支持、引导从种养、收购贮藏、加工包装、销售运输、检验检测全产业链到财务管理、法律服务、技术引进等各个环节的企业做专做精做大做强。

其次是要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合规化经营水平。要加强放管服改革力度,落实助企惠企政策,扩大运行监测范围,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市场主体倍增。要继续支持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财会人员的培训以及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逐步提高企业合规化经营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要聘请财税、金融等专业人士就如何规范财务、便利融资等问题设立课题、跟踪研究,同时逐步提高对财政资金奖补企业的财务规范要求。

第三是加大市场开拓服务,畅通产供销流通渠道。鼓励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机构组织企业将产品打包整合、齐闯市场、共创品牌。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展销会等新型销售渠道和商场超市等传统销售渠道,扩大县内外市场,拓宽畅通国内国外双循环。另一方面要打入各种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食堂和旅游景点、交通运输集散地等人流量大的场所的宾馆饭店,以巩固、发展直接体验消费市场。

中小企业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我们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我们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方位推动全县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主办单位:临县招商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武汉米学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 ) 临县招商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40867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