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青塘村蜜浸大枣粽的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5-01-16 14:46:31 来源:农业局

青塘村蜜浸大枣粽的发展情况

一、丰富的历史文化

粽子这一食品在我国历史悠久。相传最早是春秋晋人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奉君”、“隐居辞禄”的壮举,于寒食节制作的应节食品。延及战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因救国抱负难伸愤然于夏历五月初五绑石投江自尽后,当地民众为保其遗躯免受鱼虾伤害将大批粽子投江,从此晋人“寒食节”食粽度日的习俗逐渐演变为整个华夏民族端午节食粽的美俗。山西临县青塘村“蜜浸大枣粽”则是该村村民于元代时期在中华南北粽子传统加工技艺的基础上独创的一种养生保健美食。

青塘村“蜜浸大枣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传,青塘村于元代首有移民入驻建村,村名“青舍里”。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该村建“奉天寺”(有碑为证),“蜜浸大枣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那时即已产生,并循着由寺内到寺外,由僧人到俗众的路线得以传承。明代,“青舍里”更名青塘村,粽子生产工艺也随之流传,有王氏家谱记载,“大清光绪十七年端午至粽赠京人商路广之”。到清末民初已名闻天下,只是尚未形成规模经营。革命年代,青塘村粽子为国家独立生产生活发挥过重要作用,传统手工技艺也由此一代代延续至今。

二、公司的创新发展

青塘村历史悠久,文化鼎盛。地下水资源丰富,有“海眼”闻名于世,肥水浇灌全村800余亩良田,其中有400余亩苇田,所产粽叶驰名秦晋两省,是包粽子的上好原材料,有产业化发展的独特优势。但过去守着好资源,抱着金饭碗,村民却没有富裕起来,大量芦苇卖给外来商贩,低价出售,收入微薄。上好的大黄米和黄河滩枣不能合理利用,包出的粽子大多是村民自己食用。2010年在外经商多年的张新勤,春节回乡,看到如此情景,萌生了利用当地独特资源发展粽子产业的想法,经过和家人商议,毅然决心回村创业。秉持“利用当地资源养当地人”的创业理念,于2011年在村内首创青塘粽子加工厂,以小作坊面世,自产自销,第一年试水的8万个粽子销售一空,受到社会广泛影响,知名度大大提升。

2014年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投资400余万元,创建青塘村粽子厂,占地面积3亩,结合南北加工工艺流程,多次反复试验,创新、研发、采购现代化设备,统一规范产品规格,严格保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拓宽市场销售渠道,2015年注册成立“临县青塘村食品有限公司”,同年开始连续举办5届青塘村粽子文化旅游节,通过品牌宣传,让青塘粽子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2019年端午期间中央电视台2个频道大力宣传推广青塘村粽子,使得知名度迅速提升,各商家主动订单,开辟了临县、离石、太原等多个销售区域。

2020年公司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下,开始筹建粽子产业园,于2022年1月建成青塘粽子扶贫车间,入驻粽子产业园。公司集原料种植、加工、包制、销售为一体,以生产粽子为龙头企业,由原来的家庭小作坊发展成为规模化、产业化食品综合生产园区,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生产要求SC标准设计建造,采用传统手工包制工艺,辅以现代化先进自动化流水生产线,研发出江米、黄米、两米、低糖、杂粮八宝、山楂等6个系列粽子产品。通过采购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可日产30万只粽子,年产量可达3000万只,产值达1亿元,年利润可达1300余万元。带动全村发展粽子产业,目前有近2600人从事粽子相关工作,全村已发展到150余个粽子加工企业,全村产值达1亿元。是临县真正的致富产业、朝阳产业,占领北方各省粽子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三、独特的工艺流程

青塘村“蜜浸大枣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选材讲究,技艺独特,有一套完整的制作流程,具体有:(一)严把原材料入口关。从原材料原产地种植——施肥——日常监管——

收割实行一体化管理。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建立了2000亩江米种植基地,在黄河岸边建立了1000亩红枣基地,秉持好中挑好、优中选优的原则,把不合格原料拒之门外,决不进厂。(二)规范生产流程。从环境——用料——选料——浸泡——清洗——蒸煮粽叶、马莲——包扎——入锅——熟制——出锅——包装——销售各个环节全程电子化管理,联合安全质检部门,编织安全网,决不允许不合格产品出厂,高度保证产品的质量,赢得用户肯定。(1)环境:要有一个固定的生产厂房,和一套完整卫生的工具和工作服等相关用品。(2)用料:精选优质南北两地糯米、黄米、红枣、枣花蜜、粽叶、马莲等。(3)选料: 将米中的杂质、枣中的次枣去掉;枣花蜜要当年产的;粽叶宽而长一点的最好。(4)浸泡:北方软米浸泡7—10天,南方江米浸泡3—5天,中途不换水;红枣采用分级、烘干、备用,以优质枣花蜜浸泡。(5)清洗:泡好的米至少得清洗三次;粽叶、马莲一并洗涤三次。(6)粽叶、马莲蒸煮:将洗好的粽叶、马莲放沸水蒸煮半个时辰。(7)包扎:用两三片煮过的粽叶,围成上宽下尖的圆锥形,放置一颗枣到尖端处,然后将米、枣混合放入圆锥体内。最后用马莲包紧待煮。(8)入锅:在锅底铺一层粽叶,将包好的“蜜浸大枣粽”尖对尾,尾对尖一层层放好。上面再盖一层苇叶,苇叶上面放一夹箅,再用石板压在上面,然后加入冷水,水线以超过夹箅为好。(9)熟制:“蜜浸大枣粽”一律用铁锅煮。先用慢火,烧到锅内水冒泡就要停火。半个小时后再用中火烧。二个小时后改为急火煮30分钟后,再焖六七个小时就行了。(10)出锅:开锅后应有异香盈室。其香之异来源于糯米、粽叶、红枣、蜂蜜四味融于一体。其味浓酽而绵长、清婉而幽邃、甜糯而丰沛,闻之津生,食之胃开,品之如梦似幻,略有精气飞扬之感。

四、养生保健功效

青塘村“蜜浸大枣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选材讲究,技艺独特,有一套完整的制作流程,内中多有独创。因其所用南北糯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淀粉等营养成分;所用大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民间素有“一日食仨枣,百岁不显老”、“要使皮肤好,糯米加红枣”之说,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健忘患者良好的保健营养品;所用枣花蜜一般呈琥珀色,蜜汁透明或略浊,质地粘稠,正常温度下不易结晶,便于浸泡红枣的技术操作;尤其是这种蜜有特殊的浓郁芬芳,甜度大,回味重。有着润肺润肠、补脾益肾、解毒保肝、美肤美容等功能。所有这些因素,都使青塘“蜜浸大枣粽”成为四时咸宜的养生保健美食名副其实。

五、产品主要特征

1、用料独特:青塘村“蜜浸大枣粽”需精选青塘村自产优质粽叶(苇叶)、软米,临县优质大红枣、枣区特产枣花蜜等;2、制作工艺独特:其工艺流程完全是原生态纯手工制作。尤其粽叶前期加工及红枣百日蜜浸更是为其独有。加上手工马莲包扎,讲究大小一致,不松不散,密不漏米,形体美观等,这就在色、香、味、型诸方面都有了独树一帜的意义。3、口感风味独特:甜绵而不腻,糯粘而不烂,兼有米的醇香,枣的厚香,蜜的醒香,苇的清香。4、制作和售卖方式独特:不受时令所限。因其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功效,四季皆可制作并销售。

六、取得的成绩荣誉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的关怀帮助下,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于2016年10月经国家商标局严格审查、审定,核准注册“青塘村”商标,授权经营“青塘村”品牌,受到法律保护。2018年被评为吕梁市龙头企业、2019年被评为山西省扶贫龙头企业,2022年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粽子产业也带动了青塘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又带动了粽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作用。2019年青塘村被评为中国旅游扶贫示范村,2020年9月1日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古村。2022年青塘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达128万元,旅游收入达到6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10000元大关,真正成为了全村的致富主导产业。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青塘村品牌粽子打造成了一张靓丽的名片。多次受到各级党组织的表彰,2019年4月张新勤被授予山西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3月被选为临县工商联合副主席,2022年2月当选为第四届吕梁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来之不易,创业的艰辛和事迹被CCTV、凤凰卫视、山西卫视等40多家新闻媒体做了专题报道。

七、未来的发展方向

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目前“青塘村”粽子名声远扬,远销陕西、太原、北京、上海等全国10多个省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交通运输情况的改善,尤其是近年来沿黄公路的开发,连接了红色文化区、黄土文化区等旅游景点,使得以粽子为主题的青塘粽子主题文化节也被更多的人了解参与,推动了青塘粽子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融合发展,促进了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未来公司将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市场、以品牌促发展、以共赢求永存”的发展理念,稳步扩大生产规模,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政策引导,不断做大做强。以粽子为龙头,带动产业发展,计划以公司规模化生产为主,给予小作坊、小微企业技术指导,壮大集体经济,打造以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为一体的示范带动性大中型企业,争取到2027年,年产量要达到6000万只,总产值突破2亿大关,届时,带动全乡乃至全县打造吕梁特色产业,做到真真正正的山西特产一线品牌,逐步实现“南有嘉兴,北有青塘”的战略目标,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主办单位:临县招商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武汉米学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 ) 临县招商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4086740号-1